- 隋唐道教重玄哲学与
魏晋以来不大受道教重视的老庄著作,列入道藏太玄部首经 ,成为唐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道经。道教在唐代建立起了相当系统化的道教哲学体系。 重玄之道即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众妙之......
- 陕西道教学院举行教育暨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4月27日,陕西道教学院举行“教育暨《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解读”讲座。讲座由马宝军老师主讲。 马宝军老师从《办法》规范的行为、《办法》规定的违法互联网宗教信息与行为、合法开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规范发布......
- 问道集
《问道集》一 序诗 迷津欲有问, 渔歌入浦深。 世界微尘里, 道由白云尽。 曲径通幽处, 潭影空人心。 真源了无取, 柔气转时新。 老子创立无为学说,后世对无为的解释多持己见:哲学家谈无为,道家也谈无为,道家无非以玄谈玄,把无为说的玄......
- 金允中上清灵宝神学思想初探
南宋灵宝派道士金允中所著《上清灵宝》是研究宋代道教议式史不可或缺的史料。李志鸿教授认为金氏《上清灵宝》“不仅考镜斋醮法术的源流嬗变,而且对两宋之际斋醮法术的纷乱歧异进行了辨析,是研究道教仪式法术史的经典之作”。李志鸿编著的《道教天心研......
- 重溯历史昆山道教的起源
一、缘起 近年来,笔者长期从事地方宗教史研究,对中国传统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有着特别关注。对于昆山佛教的起源,始于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的千灯湓浦(现称汶浦),当时渔民在海上发现迦叶、维卫二尊石刻佛像,于是迎请回村,建寺供奉,名曰:......
- 道是不息的生命活力
中国人喜欢说“求道”、“学道”、“明道”、“行道”、“弘道”,中国人相信宇宙、社会、人生中有终极的真理,它指示出一条最健康的路,那就是道。循此而为,是为有道;沿此而行,是为正道。那么道究竟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可见道的真义......
- 道教舞蹈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之思维
道教的终极理想是“长生久视、羽化成仙”,当中包蕴着对于人生自由状态的探索与追寻。在借鉴祭祀舞蹈、原始巫舞和世俗舞蹈的基础上,融合道教思想理论创制和发展出的道教舞蹈,则是从艺术之维表达了道门高士对于自由仙境的向往与憧憬,如“醉八仙”“酒......
- 道教的玄门经典
道教认为,道经是三清天尊为拯救宇宙众生,使用自然妙气书写的先哲圣典。道经藏于“七宝玄台”,神仙通过乩仙降笔等方式将经书传授给高道名士,再由他们传播布道于世间民众。 道教经典卷帙浩繁,包罗教理教义、教规教戒、法......
- 道教的核心概念
无极:道 太一:炁 两仪:阴、阳 三宝:精、气、神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五行:金、水、木、火、土 :上、下、东、南、西、北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玉衡、开阳、瑶光;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 九......
- 道教的信仰教义
基本教义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寻仙访道——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朴归真—&mdash......
- 道教关于持斋的功德
“斋”是“戒”的另一种行持,道教通常把“斋”、“戒”连称,视为修道者的基本准则。道书《云笈七签》中说:“斋者,齐也。齐整三业(身、口、意)。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真。” 意即修斋可以净化自我的身、口、意,提升自己......
- 道教义理之学的特征与表现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吸吮中华民族的人文乳汁而产生发展。其义理之学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的内涵特质与表现特色。 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道教以道为根基,具有很强融摄性。它凝聚了我国古代诸子百家文化中的神秘主义思想因素,营构成为五大部类......
- 道教中国化海岱论道山东省道教界开展玄门讲经活动
7月4日至5日,“道教中国化·海岱论道”山东省道教界玄门讲经活动(青州站)开讲。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省道教协会会长张诚达出席活动。省民族宗教委相关处室和潍坊市委部有关同志,潍坊市道教活动场所负责人......
- 道教与酒
道教是现存的中 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殷商以 降的鬼神崇拜和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 一144年)正式创立教团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
- 道德经与中国式宗教意识
一般认为中国没 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与发达的神学讨论,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的《道德经》,却成 就了道教。这很有趣,也很特别。《道德经》与世界三大宗教的区别在于:一、它是作为哲 学著作而不是神学著作被接受的。二、它没有圣徒奇迹(哑巴......
- 陈来民贵君轻与立君为民孟子荀子的君民论
摘要:《尚书》“作民父母”的观点对荀子影响很大;“以民为本”的思想对孟子影响很大;惠民、安民的思想对孔子的影响尤其深刻。荀子“为民”观念的普遍化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其“畏民说”重视人民可能具有的颠覆的力量,是对统治阶......
- 董仲舒无法阻挡的光芒
春风浩荡,万物勃发。 “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2024年,又是一个龙年,我于甲辰初春,再次登上了巍峨的董子读书台…… 2008年就已建成的董子读书台,格调高古,气势恢宏。读书台有二十四点八米之高,南北有八十米之长,前面巍......
- 陈来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摘 要:自以来一直强调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并认为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对中华文化的一系列论述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更强调了中华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推进的关键作用。在新时代,特别提出,要在传承中扬弃、在创新中保持文......
- 国际儒学论坛2024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11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24”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论坛以“儒学与世界”为主题,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
- 文化赋能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
清晨,迎着初升的霞光,从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入口处拾级而上,一条青砖黛瓦、古韵悠悠的儒学美德示范街映入眼帘。步入村中,一排排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三层民居形貌古朴、俨然有序。走进村民家中,“立志、守信、尽孝、重德”的家风家训牌匾随......
- 徐兴无中国古典学的知识和精神
2024年11月6—8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来自世界各国古典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名家、青年代表和媒体人士就古典文明的精神、古代经典研究、古典学与文......
- 孔德立中国古典学建设的新起点
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的贺信,高度肯定了中国与希腊两大古典文明对于人类文明演进作出的奠定性贡献,......
- 黄玉顺论社会契约与社会正义荀子约定俗成思想诠释
摘 要:荀子的“约定俗成”思想蕴涵着一般“契约”观念,可运用于哲学的“社会契约”问题;而这又与“社会正义”问题密切相关,即隶属于儒家正义论的“仁→义→礼”理论结构。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契约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既涉及正当性原则,即社会......
- 杨赛先秦礼乐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先秦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黄帝制作《云门》《大卷》《咸池》,为中华礼乐文明奠基。喾制作《五英》,将礼乐与行政联系起来,依时节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祭祀。周公集历代先王礼乐之大成,制作大型宗庙乐《大武》,表现周初的武功与文治。......
- 国承彦参加山东省代表团访问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并主持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文化主题展开幕式
11月10日至17日,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率山东省代表团访问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的重要成员国。访问期间,代表团与两国政要、友好团体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交流......
-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孙子兵法》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千百年来享有盛誉,被称为“兵家圣典”。其思想体系之博大精深固不待言,而放眼古今中外军事斗争之成败,无一不与其言相符相合。兵法十三篇独具匠心的提出了许多观点,不仅有益于当时,亦是万世不易之法则......详细
- 浅析道德经中的系统思维这是本人10多年前在人民大学读博士时,上《系统思维》课的作业。最近清理电脑发现的,贴出来供方家一哂。 《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而辩证法正是系统科学的哲学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道德经》中的许多语句,闪耀着系统思维的火花。......详细
- 河南省开封道教圣地的历史文化传承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文化。最初“黄老”属于“道家”范畴;汉始用“道教”取代“道家”、“黄老”,彼此开始同属于道教的范畴。此后,道家、黄老和道教逐渐不分,成为一个异名同实的概念。 我们之所以......详细
- 沙棘大漠中的生命之王沙棘(拉丁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详细
- 江西樟树江南药都与道教文化樟树镇位于江西省中部,是赣江上游的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以传统的药材交易市场和精湛的药材炮制技术闻名全国,被誉为“江南药都”。樟树药业发达除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外,也与道教在樟树的活动有关。 古时樟树镇百业俱兴,其药业独占鳌头,这与......详细
- 武当非遗走进重庆大学 感受武当非遗魅力5月25日下午,武当非遗走进重庆大学,千余名师生现场感受了武当非遗的魅力,纷纷表示要到武当山过几天仙暇日子,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当非遗文化走进高校,会与学子擦出怎样的火花?5月25日下午,武当非遗走进重庆大学,千余名师生现场感受了武......详细
最新博文
-
杨朝明结合生活认识经典与圣贤
编者按:去年4月份,为进一步增强与读者的交流,本刊组织“名家解惑:你提问我回答”活动,并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面向海内外读者征集研读儒家经典时遇到的问题与存在的疑惑。活动吸引了广大读者参与,并提出许多问题。编辑部邀请专家学者就典型问题予以解答,并在《走进孔子》2024第6期刊出,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同时期待大家有更多互动。 问:对于经典的阅读和学习...
2025-01-21 0次
阅读更多 -
品味古老年俗 传承春节文化
春节申遗成功后,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怎么过?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消息称,将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以更多新产品、新场景、新举措,推动春节文旅消费“热起来”。春节“热起来”,更要让作为非遗的春节“活起来”,为世界非遗项目活态保护、世界文化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近千年前的诗句,至今温暖着华夏儿女。春节列入非遗项目...
2025-01-17 0次
阅读更多 -
黄永其易道神与心理气再论朱子心说
摘 要:从“易道神”与“心理气”的角度入手,我们可以重新刻画朱子学的宇宙论图景。理应当被理解为天地之心的德性,而气则是天地之心的发用,天地之心的功能在于通过主宰能力将理落实为气,由此以流行总体——也就是易体的形式展现自身。宇宙流行的无始无终与不间断性,并不意味着没有超越者,而是意味着作为超越者的天地之心无时无刻不在完整实现自身的德性。天地之心是超越与内在的统一...
2025-01-15 0次
阅读更多 -
赵金刚朱子思想中的敬与气
摘要: 朱子思想当中的整齐严肃之敬可以“贞定心气”,使得气不摇荡,而明德更容易透显出来,而工夫就有了成立的可能;但朱子思想当中的敬绝不只有整齐严肃的面向,常惺惺之敬才是“活敬”,常惺惺是人的奠基性、基础性情感,只有强调常惺惺的重要意义,才能理解朱子思想中的道德动力问题,常惺惺即是明德之明,朱子强调以明德之明自操自存,以明德之明朗照一切...
2025-01-14 0次
阅读更多 -
梁涛走向世界的儒学
这几年我提出新四书、新儒学,就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对国人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儒学,其实还有更广阔的空间,那就是儒学对世界的意义。彰显儒学对世界的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儒学推向世界,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中国本土学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际学界对儒学的接纳、推广和传播。就此而言,海外汉学家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自有其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
2025-01-13 0次
阅读更多 -
经世与启蒙梁启超的孟子学
摘要:“经世”是梁启超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关怀。梁氏孟子学前期以宣传康有为大同思想为主旨,介绍和吸纳西方思想,以西方知识性内容取代传统道德评价标准;后期侧重国民教育,以西方教育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思想中的知识与道德关系,在科学知识的时代大潮中凸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与经世的深刻互动中,梁氏思想“变”中有其“不变”,“不变”中又蕴含“常变”,在救国之切、爱国之真的烘托下其经世意识更加醒目...
2025-01-09 0次
阅读更多 -
赓续文脉 再谱新篇 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12月30日,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坚持“两个结合”,推进文化“两创”,认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梳理经验、提炼智慧,为孔子学堂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2025-01-07 0次
阅读更多 -
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回首2024,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消费场景愈发丰富。 一同回顾,2024,我们共同经历的文化热潮。 ■文博旅游热:“为了一个展,来赴一座城”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来博物馆看展览、看文物、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大展不断,持续上新,“追展”达人们直呼“看不过来”...
2025-01-02 0次
阅读更多 -
孔子的诗兴学说及其哲学贡献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论语》原典中,不仅凝练了孔子的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学说,还饱含着孔子的诗学智慧成果,积淀而成“诗兴”学说。相对于学界关于孔子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的丰富研究成果而言,“诗兴”学说尚存在非常广阔和深入探讨的学术空间。本文即从“诗兴”学说的理论根源、理论形态、理论主体、思想价值、哲学贡献等,逐一展开探讨。 “诗兴”学说的理论根源 众所周知...
2025-01-01 0次
阅读更多 -
袁青论先秦儒家慎独的三种形态以安大简仲尼曰的出土为契机
摘要: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后两者的含义又可归纳为“慎其心”,只是两者对“心”的看法不一,前者认为心是德行之本,是至善无恶的,因此需要遵从本心,而后者认为“心”容易不正而倒向恶,故而需要“诚其心”...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